回望艰难求索路——《人生若如初见》的创作过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播出了。回忆创作过程,我的脑海中浮现两个辛丑年、间隔120年的场景。一张是历史照片,记录了1901年《辛丑条约》签约的历史现场。一张是新闻照片,定格了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在国际地位、民族命运和外交姿态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两个场景,是历史的镜像,也是民族复兴的见证。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不仅在经济上榨干中国,更是在政治、军事、司法等领域彻底剥夺中国主权。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聚焦的1900年—1912年,是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最后12年。故事讲述了一群有共同理想,身份与命运各异的年轻人的传奇故事,立体展现当年中华民族的屈辱烙印以及腐朽王朝的垂危之态。我们将虚构的传奇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希望对过去是一种反思,对未来是一种警示。

创作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影像、图片、文字资料,力图更加真实地呈现百年前的历史印记。然而,越是还原,越使人心痛。1900年—1912年,日本政府通过军事扩张、经济控制、政治干预和文化渗透,逐步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与此同时,清政府慌乱地回应了一系列举措,最终,却在现代化转型中彻底丧失了变革主动权。

1901年—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从数百人激增至近万人。他们既是清政府自救的产物,也意外成为王朝的掘墓人。《人生若如初见》正是聚焦这一群体,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中,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故事力图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深入那个动荡的时代,展现彼时日本对华“渐进蚕食”的狼子野心,展现封建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历史必然,更是展现了一代青年将个人命运系于民族命运,最终撬动历史巨轮的生动的、细腻的历史故事。记住黑暗,是为了让未来更光明。直面伤痕,是为了让新生更坚韧。

剧中的这些革命者与爱国青年,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在绝望中撕开一道光明。他们用笔杆唤醒麻木、用生命丈量理想,希望将“国家”从君主的私产重塑为全民族共同体。然而,他们的局限性在于有理想,却没有信仰。以至于革命成功之后缺乏重塑国家的能力,进而导致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直至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信仰践行理想,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两年前,我拍摄了电视剧《问苍茫》,讲述1921年—1927年,从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忧国之问,矢志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故事。彼时的中国为什么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人生若如初见》这部剧中,观众或许会找到答案。(作者:王伟,为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导演)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2日 第20版)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5 www.trjvod.com  E-Mail: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