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者评价剧集《以美之名》:拥抱生命中的美好

原标题:《以美之名》:拥抱生命中的美好

都市剧《以美之名》以医美行业为切口,凭借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与温暖的人文精神内核,在国产剧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叙事路径。该剧通过“恐龙女孩”方婷的肿瘤切除手术、家暴受害者江蓉的疤痕修复等案例,揭示医美行业在“救赎”与“欲望”间的撕裂和弥合——前者关乎生命尊严的重建,后者则直指容貌焦虑的困境。这种双面性在整形修复科医生乔杨与周静雯的理念碰撞中被具象化:当技术既能修复先天缺陷,又可能沦为商业逐利工具时,她们该如何选择。剧集就像映照当代社会审美焦虑与人性困境的棱镜,叩问的不仅是行业伦理,更是整个社会对美的理解和思考。

当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有良知的医生们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治疗,整形美容涉及人体外观、形态与功能的改善,经常会引发各种各样的争议。剧集最深刻的突破在于对“美”的哲学思辨。通过“整形整的不是脸,而是心”“医生最好的脸面是把病看好”等金句,将容貌焦虑的表面呈现升华为对生命尊严的深刻探讨。当先天缺陷患者为“正常生活”赌上性命,当家暴幸存者因修复伤疤反遭网暴,这些情节都在叩问:美的标准究竟由谁制定?美究竟为了谁?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还是社会成见的暴力投射?剧集未给出简单答案,却精准剖开当代人的精神病灶——在“颜值即正义”的不当价值观中,大家或许更需要一场与自我和解的精神整形。

剧中通过三类典型病例完成行业祛魅:先天畸形修复、创伤性修复、病理性治疗,这些占据整形科医生70%工作量的“救命手术”,在公众认知中却常被简化为“垫鼻梁、开眼角”的轻佻想象。医生乔杨通过重建先天畸形患者的骨骼与尊严,揭示医疗技术救赎生命的本质;而医美机构创始人周静雯,则在商业逻辑与医疗伦理的选择中纠结,也暴露了资本对美的商品化操控。两个医生之间并非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在行业生态中形成微妙的共生链条,折射出医美行业在“治病”与“造梦”两者间的抉择。

乔杨这个立体、饱满的医生形象,是我们身边很多整形医生的缩影。整形的诉求往往带有患者个体的因素,方案也经常因人而异,剧中乔杨的手术方案设计、对患者求美动机的询问、与其他医生对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讨论,充分体现了整形医生日常工作中一次次的选择。在每一个医生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的那一刻,就在心中遵守着“不伤害”的原则,也在每一天践行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者初心。观众可以从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真切感受到整形科医生的不易,从而获得对整形与美容行业的有益思考。

早在20世纪初美容学科诞生之际,整形医生们就表示,既然我们的双手可以帮助恢复那些被战争损毁的面容,那么我们同样可以修复人类被岁月所摧残的容颜。经过多年发展,整形美容行业已从畸形及损伤修复,逐渐拓展到用整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健康人外观变得更年轻、更美好。《以美之名》这部剧,把整形美容医生们希望传达的观念表达了出去——安全变美,安全为要;当失去健康,美就失去了前提。希望所有爱美的你我,看到自己独特的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拥有生命每一个阶段如期而至的美。(作者:龙笑,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3日 15版)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把#换成@),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This site only provides web page services. This site does not store or produce any videos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disputes or liabilities arising from the legality and healthiness of the content.

If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nfringes on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e email (replace # with @)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ringement. The site will handle the issue as soon as possible.

© 2025 www.trjvod.com  E-Mail:  

观看记录